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谁?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什么地区和什么时候易发病?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5-7月为高发期,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四、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 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三是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五、哪些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六、感染手足口病后还会再得病吗? 人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七、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2-7天,最短12-24小时,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八、得手足口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九、手足口病严重吗?预后如何? 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绝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至死亡。 十、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十一、患手足口病到哪里救治? 家中婴幼儿如有不适,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一些退热药物有可能使病情恶化,所以千万不要自行购药服用,以免延误病情。 十二、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可能罹患手足口病? 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动作),需要提高警惕,可光亮处(或手电筒)查看口腔四壁有无红疹/疱疹/破溃等异常情况,同时仔细查看四肢,尤手掌、足底等,观察有无皮疹发生。建议及时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治疗。 十三、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十四、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危重病例?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而致死亡,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年龄小于3岁;(2)持续高热不退;(3)末梢循环不良;(4)呼吸、心率明显增快;(5)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7)高血糖;(8)高血压或低血压。 十五、什么情况下应该住院治疗?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该立即住院治疗:(1)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2)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3)呼吸浅促、困难。(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 十六、孩子患病后如何护理? 孩子如患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病情加重,及时到医院救治。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加强患儿物品、环境消毒工作。不带孩子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玩耍,避免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 十七、家长应如何预防小孩得手足口病?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1)饭前便后、外出后大人、小孩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家长、保姆)接触儿童前,尤其是给儿童喂食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十八、发现或怀疑小区或者孩子幼儿园的其他小孩罹患手足口病,应该如何处理? 假如发现或怀疑其他小孩患有手足口病,应该及时告知其家长,劝谕带小孩到医院就诊。避免自家小孩与患儿接触。 假如你小孩所在幼托机构内有手足口病患者,应及时告诉幼儿园老师。要留意自家小孩的身体状况,发现不适及时就医和居家隔离。
十九、家庭如何进行手足口病消毒?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时和正确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由于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及煮沸消毒。也可从超市里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配制后,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1、粪便:可用84消毒液以2: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 2、食、饮具:煮沸或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6、饮用水:烧开后饮用。 二十、如何正确洗手?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5)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二十一、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家长应做到哪些?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二十二、手足口病可以预防吗? 虽然手足口病在全球和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本市与国内情况相似,时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该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即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不吃生水;吃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做到开窗通风;勤晒太阳,得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二十三、如何降低孩子手足口病传染的危险?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一是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就医不宜带孩子去医院。二是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的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三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四是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后立即进行清洁,并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五是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勤晒衣被。六是儿童所有的餐饮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