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株洲市迎来历史以来最大一次降雨,位居全国同期降雨量第一。那么洪水过后,市民该如何预防疾病?需预防哪些疾病?今天株洲疾控中心给大家支招。
总体原则:一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到“吃熟食,饮开水,洗净手”。二是做好“三管一灭”工作,管好水源、垃圾、粪便,消灭苍蝇。三是大搞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四是身体出现不适,及时规范就诊。
一、预防疾病做到以下四点
(一)饮水卫生
1、保护水源,尽可能减少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迁移到安全地带。迁移水源防护带沿岸粪缸、牲畜圈,清除垃圾堆。打捞垃圾、动物尸体及水面的漂浮物。增设厕所、固定垃圾堆放点,专人管理、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源。
2、市民做到不喝生水,饮用开水。被洪水浸泡过井水进行消毒。
(二)环境卫生
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1、管好厕所和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加强垃圾收集站点的管理,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
2、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
3、被水浸泡过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
(三)食品卫生
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四)消毒、杀虫、灭鼠
杀灭蚊蝇,及时清理积水、垃圾和废弃物,以防蚊子孳生,防止苍蝇接触,家畜、家禽圈棚经常喷洒灭蚊灭蝇药。采用鼠夹(笼)、堵洞等方法进行捕杀老鼠。
二、汛期要防七种病
(一)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从口入。因水中含有从粪便中来的伤寒、痢疾、肝炎等病菌、病毒,同时蚊、蝇也会乱飞乱窜污染食物,所以使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
(二)钩端螺旋体病:主是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人与被污染的水接触以及进食被鼠尿、猪粪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三)流行性出血热:本病大多发生于湖沼、河湾、沼泽和易受淹涝的半垦区。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因此,与鼠类频繁接触者感染机会较多。
(四)血吸虫病:钉螺是血吸虫病主要宿主,多孳生在河岸近水处、稻田埂、灌溉沟,在湖沼地带则大量孳生于土地潮湿的芦滩和江堤的内外陆地。如果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
(五)真菌感染:真菌,又称为霉菌。洪汛期气候潮湿、闷热,病菌乘机大量孳生繁殖。它可寄生在土壤或粪便中,通过破损皮肤或口腔进入人体,造成感染。特别是过度劳累、营养不足、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人很容易出现各种霉菌感染表现。
(六)“红眼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果接触了这种病人用过的东西,如洗脸盆、毛巾、书籍、玩具、报纸、钱币等或在脏水中游泳后,往往在12~24小时内发病。
(七)皮肤病:洪涝灾害中,由于人们与江水、河水、田水、沟水接触频繁,或久浸水中,皮肤破损、抗病能力差等情况时,各种致病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尾蚴以及毒虫等),或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会侵害皮肤,进入人体。这不仅会引起内在疾病,而且会发生许多皮肤病,如脓疱病、湿疹、接触性皮炎、稻田皮炎、尾蚴皮炎、浸泡糜烂性皮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