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全球猴痘趋势报告,自2022年1月1日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所有6个区域已有111个成员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猴痘病例。截至2023年6月5日,共报告了8792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1095例疑似病例,包括146例死亡病例。除西非和中非国家外,2022年以来持续暴发的猴痘疫情主要与一个或多个伴侣发生性关系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相关。
1. 猴痘病毒:猴痘(Mpox)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2. 传染源: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和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3. 传播途径:
①动物传播: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②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3. 流行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1.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2. 发病期: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90%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3. 发疹期: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病程约2至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4.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2022年以来发现的病例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1. 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
2. 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4. 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一定要主动了解猴痘预防知识,积极做好自我防护!
© 株洲市疾控中心